台灣總統

陳總統:兩岸走向 台灣人民有決定權

[記者鄒景雯╱台北報導]

 台灣陳總統表示,台灣政府願意在既有基礎上,處理未來一個中國的問題。總統說,過去兩岸經由對話、接觸所達成的協議、共識或結論,都是既有基礎,「我們要在這些基礎上,形成共識,而未來一個中國問題,兩岸都有義務共同面對」。 總統是在接見來華參加第七屆台北圓桌會議的華府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新任會長何慕禮等人時,做了以上表示。 總統首先表示,在台灣已實現和平轉移政權以及它將為未來兩岸關係發生重大影響的此刻,第七屆台北圓桌會議在台北召開,具有新世紀的意義。 總統說,昨天是六四天安門事件十一週年,而台灣民間版的人權委員會組織草案已經出爐,對照他在就職演說所強調人權的普世價值,未來台灣在二十一世紀對人權的更加重視,正凸顯台灣與中共最大不同就在於民主政治,這也是中共所不及之處。

 總統進一步表示,兩岸關係的改善,對亞太和平與穩定有很大助益,而兩岸問題的改善要靠誠意與善意,他在就職演說中所楬櫫的尊嚴、民主、善意三個基調,所企求的目標就是在讓中共找不到任何藉口對台灣使用武力的前提下,做到使台灣民眾滿意、美國接受、同時也能得到國際社會的讚揚。 總統也說,他在就職演說中提出「四不」及「不廢國統綱領及國統會」,用意在於說明我們對未來兩岸關係的走向,未有任何成見,我們要在既有基礎上,處理未來一個中國的問題。 總統並向訪賓表示,最近美國柯林頓總統提出對兩岸問題的處理的第四個支柱,即兩岸問題的最終解決必須經由台灣人民的同意。

 總統說,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台灣國與美國同為民主國家,做為自由民主國家,就必須尊重人民意志與選擇,台灣人民對兩岸未來的走向,具有選擇權與決定權。 總統更指出,追求台海和平,以及維護亞太地區的和平及穩定,是理性的最高目標,也是道德義務,他相信兩岸問題將會更進一步獲得改善,而不至於惡化。

 在答復訪賓所提問題時,總統也重申,將走新中間路線的政治,在多元民主社會下,大家對很多問題看法未必一致,但我們要在眾多利益衝突之中,尋求共同的利益及意見的交集,為國家長遠發展,大家應超越意識形態及政黨考量,以找到可接受的方案,因此,對於他的就職演說可以得到近百分之八十民眾接受,他感到非常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