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典範林義雄

 在阿扁心目中,從早年黨外時期,到民進黨執政,林前主席始終是人格、品德、操守、堅持理想的「完人」,更是阿扁最敬佩的政治領袖人格典範。

 林前主席有兩句名言,是阿扁念茲在茲的座右銘。第一句是「不要看我一時,要看我一生」,阿扁常常以此自我警惕,任何所作所為都要向歷史負責;第二句則是林前主席引用美國詩人佛洛斯特的詩句:「而我,選擇走一條人跡較少的路,使得一切多麼地不同。」阿扁也常常心生嚮往,希望未來能夠追隨林前主席的寬闊胸襟與無私腳步。

投入民主運動的重大代價

 阿扁和林前主席結緣於美麗島軍法大審,當時林前主席與信介仙等美麗島政團大老被羅織罪名,阿扁則因擔任辯護律師而開始投入台灣民主運動。

 美麗島軍法大審期間發生震驚中外的「林宅血案」,讓剛剛踏入民主運動的我受到很大衝擊,我開始深刻了解,在台灣從事民主運動,必須要有付出重大代價的心理準備。

 「林宅血案」隔天,我家也遭人入侵,所幸只遺失我與阿珍的結婚戒指,算是不幸中的大幸。不過,阿扁當時雖然已有付出代價的心理準備,卻萬萬沒有料到,在未來人生路途中等待我和阿珍的重大劫難,竟然會是競選台南縣長力戰失利後,阿珍代我受過的那場政治車禍。

 阿珍因為那場車禍而必須終身與輪椅為伍,我也因為「蓬萊島案」爭取言論自由而被關進黑牢,在人生高低起伏的重大波折中,阿扁終於完全了解林前主席當年在「林宅血案」時的巨大悲痛,也終於親身體驗追求民主所必須背負的命運無情打擊,更無比欽佩林前主席面對人生考驗的堅強與沉著。

 林前主席對於阿扁的長期疼惜與高度期待,則讓阿扁萬分感動。

 還記得阿扁競選連任台北市長失利當天晚上,林前主席在我太太的面前,安慰說:「不讓我們繼續做市長,就選總統。」後來外邊支持的群眾也喊出「阿扁選總統」的口號,不過我心裡明白,安慰的話,不能當真。因為在我心中完全沒有競選總統的念頭,有的話,只有林前主席是民進黨最適當、更是唯一的總統候選人。

林前主席的殷切期許

 因此,在阿扁連任台北市長失利後,阿扁一方面深切反省敗選原因,開始進行沉潛低調的「學習之旅」,另一方面,阿扁也期盼為林前主席競選總統貢獻一份心力,希望林前主席帶領民進黨走向執政之路。

 但是,在黨內眾望所歸的情勢下,林前主席卻把機會謙讓給年輕人。儘管我再三強調,林前主席才是民進黨最適當的總統候選人,但林前主席卻反過來要我走出市長選戰落敗陰影,勇敢迎向台灣人民期待政黨輪替的民意呼喚。林前主席對阿扁的殷切期許,讓阿扁沒有任何理由可以迴避、推卸責任,只有全力以赴來回報林前主席的厚愛。

 儘管當時林前主席的老戰友、民進黨前主席許信良先生已積極投入總統大選,林前主席仍全力進行黨內整合,排解黨內對於阿扁參選總統可能產生的疑慮,並且促成民進黨全代會修改提名辦法,及通過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台灣前途決議文」,在黨內制度上一步一步前進,阿扁最後才能獲得民進黨正式提名。

 阿扁代表民進黨出征的前半段過程,卻因為民調一直排名第三,而遭遇嚴重的黨內信心危機。坦白說,當時不要說外界對阿扁沒信心,黨內也同樣沒信心,甚至還傳聞有黨內重量級人物和競選敵對陣營私下往來。

 在這種信心危機還沒有撥雲見日之前,只有阿扁對自己有信心,只有林前主席對於阿扁有信心。回想起來,如果不是林前主席的全力支持、穩定軍心,阿扁在選戰初期幾乎如同孤軍奮戰,能不能堅持到最後,恐怕都還是未定之數。

 林前主席的重大功勞,不僅表現在黨內整合、穩定軍心這兩大要素,更因為林前主席的充分授權,而首度形成中央黨部與競選總部「合而為一」的完美選戰組織架構。

 黨中央與競選總部的各行其是,讓第一屆總統大選時民進黨「彭謝配」競選步伐混亂,更讓第二屆總統大選時國民黨連戰先生等對手陣營破綻百出,林前主席卻以磐石般的堅強意志,讓民進黨競選團隊能夠齊一步伐、充分發揮集體智慧、先「安內」而後「攘外」,這是外界未必了解,但卻是選戰中無比重要的關鍵勝選因素。

林前主席功成不居、淡泊引退

 由於林前主席冷靜穩健地掌控全局、協調整合,阿扁終於在去年三一八為民進黨實現政黨輪替的執政夢想。

 開票當天傍晚,當阿扁確定勝選時,林前主席卻是立即在競選總部召集所有輔選幹部訓勉,要求競選總部不得開香檳歡欣慶功,而必須以肅穆、謙虛的心情,迎接台灣人民的勝利,從當選那一刻開始承擔執政的責任。

 開票當晚部分群眾前往包圍國民黨中央黨部時,台北政壇情勢非常緊繃,不少人擔心各候選人支持者間會爆發劇烈衝突,林前主席此時再度挺身而出,公開呼籲所有民進黨員高度自制、不能介入任何衝突,他強調「這是命令,也是請求」時的堅定神情,至今仍深深烙印在全體台灣人民的心中。

 這就是林前主席以台灣安定、全民團結大局為重的胸襟與風範,在台灣首度政黨輪替、最需要穩定人心的關鍵時刻,林前主席發揮的道德號召成效,放眼國內可說無人能出其右。

 民進黨勝選後我首度回到中央黨部時,也再度看到林前主席辦公室內裱框起來的「執政,民進黨的責任」醒目聲明,這是林前主席當初角逐民進黨主席時的參選聲明,他每天進辦公室時都以此提醒自己的責任,如今他完成了自己的參選承諾,對台灣人民、民進黨員做出了最負責任的交代,但他卻功成不居,並且決心不再尋求連任,連總統府資政也謙辭婉拒。

 回想起來,林前主席放棄連任,不但是民進黨的重大損失,更是台灣的重大損失。

 贏得選舉只是挑戰、責任、競爭的開始,林前主席帶領民進黨贏得跨世紀大選後,黨內聲望地位無比崇隆,如果由林前主席繼續領導民進黨,以他受到高度敬重的黨內大老地位,新政府就不會有任何後顧之憂。

 我雖然再三請託,但林前主席的個性是,做了決定就不會改變,我心中雖有萬分不捨,也只能眼睜睜看著他大步走向「人跡較少的路」。

向林前主席請益國是

 外界並不了解,阿扁當選總統後,每週至少一次與林前主席會面,當面向其請益國是、討論國政,林前主席也總是給予阿扁最大的支持與指導,讓阿扁可以走過政權移交初期的風風雨雨。

 由於社會各界高度關切核四是否續建問題,曾經發起「核四公投.千里苦行」運動而廣受敬佩的林前主席,其態度自然也備受社會各界矚目,阿扁更是高度尊重林前主席對於核四問題的看法。

 在唐飛院長因為健康因素請辭之後,阿扁原本力邀林前主席組閣,希望借重林前主席的威望與能力來掌舵政務,林前主席卻再度謙辭婉拒,於是阿扁和林前主席等黨內領袖會商後,決定由行政院張俊雄副院長組閣。

 但核四爭議的壓力依然在立法院發酵,在野黨更硬將核四問題與總預算「掛鉤」,我也立即請教林前主席意見,他建議「要速戰速決,趕快宣佈,不要再拖」,於是我與行政院張俊雄院長決定當機立斷宣佈停建,落實民進黨長期以來的反核理想。

 宣佈停建核四的政治效應,事前已經過審慎評估,包括總預算會被波及,甚至倒閣、罷免總統等等;不過新政府要有別於舊政府,核四是一個關鍵,一個良心的選擇和一個理念的實踐。

 但是,經過朝野不斷的衝突、協商與溝通,在大法官釋憲案出爐後,核四不得不復工,張院長和行政院同仁有這個共同的體認,我也同意;於是我徵詢包括張院長、林前主席、謝長廷主席、施明德前主席和黨內各派系領袖的意見,做成續建核四的結論。

核四問題的理想與現實

 林前主席無法接受核四續建,不過他也體認到新政府面臨的政治困境,而我也承諾,由行政院成立核四公投評估小組,就年底大選投票是否同時舉行核四諮詢性公投進行評估。

 行政院經過幾個月的評估後,基於公民投票沒有完成立法,沒有法源依據的諮詢性公投將不具法律效力,再加上經濟景氣持續低迷,為避免徒增社會動盪,決定年底不舉辦核四諮詢性公投。

 續建核四不是我的理念有所改變,而是民主政治是數人頭的政治、講力量的政治,民進黨立委人數太少、國會實力不夠,我們最後只能「心有餘而力不足」。

 我非常了解,對於長期堅持停建核四廠、要求核四公投的人來說,核四續建結果當然令人失望。但請不要忘記,就像林前主席所說的,對一個人「不要看我一時,要看我一生」,對政府政策也不能只以短短一、兩年的施政作為來判斷一切。

 理想不會改變,真理也不應該打折,但在現實環境裡,行政院經過多方考量,做了這樣決定,身為總統,我必須尊重。

 但我還是非常感謝林前主席,他就像一面鏡子,隨時在提醒我們有沒有背棄理想、放棄理念,有沒有對不起自己、歷史和這塊土地,林前主席最大貢獻在此,未來他仍是我們最好的針砭與鏡子。

繼續倚重林前主席

 理想不能打折,林前主席對於反核理念百分之百的堅持,阿扁由衷感佩,但由於民進黨在國會只佔少數,使得新政府決策非常艱難,阿扁在總統位置上必須整體考量各方意見,相信林前主席也已有所體諒。

 未來,阿扁希望繼續倚重林前主席的國內外聲望,期盼林前主席能代表台灣參與國際性非政府組織(NGO)活動,讓台灣的聲音不斷被國際社會聽見。

 由於中共不斷打壓台灣國際生存空間,使得台灣加入聯合國的腳步異常艱難,但是,過去許多經驗已經證明,台灣民間的豐沛力量,以及國際性非政府組織的廣大空間,更是台灣走出中共打壓的重要戰場。在這個攸關台灣前途發展的重要戰場上,林前主席的身影將是台灣的重要支柱。

 阿扁希望終身以林前主席「不要看我一時,要看我一生」的座右銘來自我勉勵,這是政治工作者的高度自我要求與歷史觀照,只有從這樣的歷史視野來推動國政,才能走出一時一刻的紛紛擾擾,進而追求全體台灣人民的最大福祉。

 阿扁也希望以林前主席的「選擇走向人跡較少的路」來自我超越,唯有將國家整體利益置於黨派、個人利益之上,才能有這種「民主政治沒有非誰不可」「沒有人不可以被取代」的民主風範與寬宏氣度。

 阿扁更將終生追隨林前主席的人格典範,希望有一天,台灣社會能夠充滿喜樂,能夠達到林前主席所引用、英國哲人羅素描述的「我隱隱地看到一個喜樂的世界,在那裡心靈得以擴展,希望無窮」的真善美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