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總統府高層」? 就任總統以來,最常在媒體看到或聽到的一句話就是「根據總統府高層表示」,每次看到這種報導,我總是會詢問府內幕僚:「是哪一位表示的?」許多時候大家都會搖頭,我也知道並沒有人向媒體做過那樣的表示,通常我都會開玩笑地指指上面說「大概又是那兩位高層對外說的吧!」然後,所謂的「總統府高層」們就會會心地一笑。 總統府最高層的地方就是屋頂,屋頂上有一面國旗,每天早晚各有兩位憲兵執行升降旗職務,那兩位莊嚴肅穆、威武英挺的憲兵,才是總統府「最高層」的人。當然,他們不會到外面亂說,所以幾乎可以確定,凡是不曾具名,由「總統府高層」所說的話,不盡然可信。 完全尊重言論自由 扭曲事實已經很可怕了,如果完全沒有根據的編造就更可怕。 有個令我印象很深刻的例子,國策顧問金美齡前一陣子引起熱烈爭論,國民黨一位立委在參加一場座談會時說:「總統府資政、國策顧問的聘書,原來有國旗、也有中華民國國號,自從陳水扁當選總統,把國旗、國號都拿掉了。」沒想到這段毫無根據的話,被經常製造「總統府高層」的媒體廣泛引用。 我立刻要祕書室人員調出從蔣中正總統時代以來,歷任總統的資政和國策顧問聘書。事實非常清楚,這些聘書格式都一樣,所有聘書上都沒有國旗,但都有「中華民國」字樣,唯一不同的是,李登輝總統時因為修改了總統府組織法,證書上有聘期,一年一聘,我也沿用了李總統時代的格式。 像這種資深立委,都可以憑著推測與想像編造出這樣的話來污蔑國家元首,部分媒體不經查證就大肆報導,一般老百姓究竟要如何才能求真呢?面對這種情況,身為總統該採取怎樣的立場呢? 如同朋友告訴阿扁,一些有線電視台談話性節目,從我當選以來幾乎每天都在批評新政府,其中絕大部分是以批評阿扁本人為主要題材,可以說無日無之。朋友問我:「難道你做了總統,對這些事都無能為力嗎?」「能不能想辦法讓他們平衡報導?」 我的答覆都是一樣:這幾十年來,台灣有許多民主前輩拋頭顱、灑熱血,付出許多慘痛代價,就是為了爭取言論自由,我自己也在爭取言論自由的過程中受到許多恐怖的壓制,甚至因此坐牢,如今我當了總統,絕對不可能去壓制言論自由,寧可把那些批評當成是對我個人、對新政府的建言與監督。 言論自由的界線 媒體是公共空間的媒介,負有形塑公民認同、反映社會問題、提供平衡對話空間的責任。過去十幾年來,台灣社會的進步與民主改革的推動過程,公正客觀的媒體報導可以說發揮了功不可沒的作用。 政黨輪替之後,台灣正一步一步走向完全自由民主開放的社會,捍衛百分之百的新聞自由是政府的責任;而媒體在新聞自由的保障下,能否忠實客觀地報導,更是民主制度成熟的重要指標。 不過,我同時也要強調,身為國家領導人,必須捍衛言論自由,但追求百分之百言論自由,必須考量國家安全,因為沒有國家,一切都沒有了,遑論言論自由。 有媒體記者因為撰寫的新聞報導涉及違反國家安全而遭到起訴,引發社會對於新聞自由與國家安全分際的討論;我非常了解新聞記者的理念與堅持,也了解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必須捍衛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但現在做為中華民國總統,除了維護新聞自由,也必須固守國家安全。 國家安全是全民的共同語言,也是新中間路線的主軸,沒有國家安全,一切都沒有了,當然也沒有新聞自由,因此新聞記者也必須有國家安全的觀念。 亦即,國家觀念以及兩千三百萬國人的國家利益,大家一定要分清楚,如果沒有敵我意識,而用「新聞自由」「言論自由」為藉口或幌子,這就不是一個新聞記者應有的專業判斷。 特別是在面對中國大陸時,我們必須要有敵我、憂患及危機意識,不能有所輕忽或隨便開玩笑,如果對國家安全都開玩笑,會讓很多事情嚴重失真。 媒體自制平衡的重要性 每當一想到有那麼多頻道、花那麼長時間、用那麼多資源來評論我,總覺得實在是一件可惜的事。 媒體是社會公器,應該多用點時間和力量來做一些有意義的事,以促進社會的進步與繁榮。 對新政府的批評不是壞事,但更令人擔心的是,言論自由開放後,為了吸引讀者、創造閱聽率,大部分媒體走向負面的、煽情的、暴力的報導,長此以往,對社會的負面影響非常巨大,所以我們應該促使媒體尋求平衡之道。 我們也要喚起媒體人的自制,唯有在無限的言論自由中保持自制與自律,媒體才能創造更精緻、更可信的特性,也才能為社會帶來好的循環,進入更高層次的公共領域。 當媒體自由凌駕一切的時候,如果沒有平衡與自制,會帶來許多危機;不只是政治的(對領導者的污蔑,可能會使政府喪失領導力),也是經濟的(對經濟的誇大與不實報導,可能會使投資人喪失信心),更是社會、文化、藝術的,試想,如果不對色情、暴力、血腥加以限制,我們的下一代將會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又將養成什麼樣的人格? 媒體的新中間路線 過去,我曾對國政提出「新中間路線」思維,這種思維也適用於對媒體的思考: 一、正向與負向的平衡:媒體過去用百分之九十的篇幅報導負面消息,只有百分之十報導正面事務;希望能夠取得平衡,使仁慈取代暴力、純正取代色情、關懷取代仇恨、包容取代對立。 二、速度與深度的平衡:台灣的媒體在短短數年間增加數倍,許多全天候播出的新聞台都有數不清的SNG現場報導,無形中新聞速度加快,也影響生活速度加快,卻因為不斷求快,使得深度也逐漸失去,只是一些浮光掠影的新聞每小時輪迴一次,真相反而看不清楚。 希望媒體人能加強事件的深度報導、分析與評論,只有深刻感動的新聞才有啟蒙人心的力量。 三、自由與自制的平衡:媒體自由已毋庸置疑,自制卻值得討論,唯有自制的力量才能建立一些恆久不變的價值。亦即,資訊是自由平等的,但善用資訊則創造了新的價值。 不久前,華人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先生與日本情色女優飯島愛小姐同時來訪,媒體對高行健的報導遠不及對飯島愛的追逐,由此可見,我們的媒體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四、本土與國際的平衡:在全球化、世界化、國際化的趨勢下,民族、國家、社會、經濟、思想、文化的疆界都在崩塌中,弱勢的國家和文化容易失去信心、失去價值、失去競爭力,任人宰割。 台灣有台灣的弱點,但台灣也有台灣的優勢,在與國際評比時,媒體應重視台灣的優勢,一如注視台灣的弱點;特別是台灣已建立了特殊而深厚的內涵,值得更用心挖掘。 五、災難與幸福的平衡:我任台北市長時讀過一份資料,世界各國的捷運系統常有人臥軌自殺,因此有些國家限制捷運臥軌報導,沒有限制的國家也都有不報導的共識,原因很簡單,因為自殺是會感染的,災難也會感染。反過來說,幸福、快樂、積極、健康的人生態度也會互相感染。 九一一事件,死了那麼多人,在美國媒體上,我們看不到死狀或家屬傷心難過的鏡頭,看到的是救援的努力與人民的信心,沒有人批評美國沒有媒體自由。 幸福的態度有如社會的免疫系統,災難的渲染則是病毒,如果免疫系統健全,每天有病毒也不會造成大患,假設免疫系統的能力消失,就會帶來更大災難。 對媒體的期許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未來、什麼樣的文明、什麼樣的價值觀?值得深思。 想要創造美好的未來與深厚的文明,媒體要有平衡清新的頭腦,才能激發社會的活力。 在現實世界中,媒體追求真實。我們寄望媒體的,不只是做報導痛苦的烏鴉,也是做報導歡喜實情的喜鵲;不只是隨著事件的擺佈而流轉,也要找到事實背後的價值;不只是在世俗的境況中賣弄知識,也要提昇對真善美的信仰與熱誠。 在二十幾年從政生涯中,我看到許多充滿美好信念的年輕記者逐漸失去對生命、社會、世界的熱情,這是十分可惜的事。媒體在尋求新的平衡的同時,媒體人也要堅持熱情、堅定理想、堅守信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