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籲總統任命客家人出任行政院長


歷經波折的台灣總統大選,緊繃的選情,在百萬人民,手牽手護台灣的活動後。 成功的提昇陳總統的氣勢。原本焦灼的選情,在勇敢的台灣民眾站出來後,頓時開朗。在三月二十日,堅持台灣意識的陳總統順利連任。

在歡樂慶祝裡,我們必須一本「相信台灣、堅持改革」的民主信念。持續奮鬥。依照民主慣例,在新任總統贏取總統大 選後,行政院內閣將進行總辭。我們對於游院長過去的努力與辛勤,肯定 有加。面對過去三年多全世界的金融衰退,經濟不景氣。台灣的經濟依然領先韓國、新加坡等亞洲國家。 是台灣人民努力不懈的結果,而游院長領導的內閣有明確的經濟政策,成功的將大型國營企業轉虧為盈也是功不可沒。 然而內閣總辭是民主責任政治的常態,也是民選總統應有的 權利。我們必須予與尊重。有人說「轉機就是企機」。在此內閣更動的期間。總統應思考內閣 人事的任命。必須以國家整體的利益來做考量,其衡量的標準,必須合乎社會公平正義的原則,以及人民的期待。 這些考量絕不能成為選舉的酬庸,或私人的人情回饋。

台灣是一個多元族群的社會。有著河洛、客家、新住民、原住民各個不同的族群。 政府的施政必須秉持促進族群團結。在台灣客家人口數約在三百萬左右,佔台灣總人口數15∼20%左右, 就人口而言,乃是具有關鍵性的少數族群。在尊重少數族群的前提下,而總統、副總統又是由河洛人出任的情況下, 我們鄭重的呼籲陳總統審慎的思考,任命客家人出任行政院長。正面回應民意的期待。

過去六十年來,台灣在外來政黨中國國民黨的威權統治鉗制下,獨尊外來語。 禁止學童使用河洛語、客家話、原住民語交談,違反者,甚有被處罰打手心、戴上狗牌在操場上罰站等泯滅人性的舉措。 造成現今母語流失,本土文化萎縮。社會民眾甚且有不會說河洛話或客家話的窘境。

所幸政黨輪替後,在陳總統第一屆的任期內,為了照顧長期被外來政權壓抑操弄的客家族群, 在行政院成立了一個具有指標性的客家委員會,推行客家文化復甦,並推動客家母語教學。 並藉由客家電視台、哈客網、客家學院的成立,讓全國興起客家文化的風潮。然而長久以來, 閩客的族群隔閡,許多客家鄉親對民進黨的政府有著「河洛黨」的疑慮。新政府上任以來,雖然行政院積極 任用國防部長湯曜明、客家委員會主委葉菊蘭、外交部副部長高英茂、中央銀行總裁彭懷南、 政務委員蔡清彥、彭添富、劉永斌等客籍人士。 然而衡諸重量級部會首長,像是行政院長、內政部長、外交部長, 並未由客家鄉親出任。這樣的情況造成,政府與客家民意的落差。我們認為,陳總統應該嚴肅的看待這個議題。

民主政治的精神,在於全民的參與。為了促進族群的團結,落實政治資源的公平分配,並保障少數參政的權利。 客家人行政院長的出現,是深化民主,開創全民參政的歷史新頁。 衡諸當今政壇,葉菊蘭女士歷任交通部長、客家委員會主委等職務,任內推動客家政務、復興客家文化。 協調溝通能力強,是閣揆的熱門人選,其他像是羅文嘉立委,歷任文化建設委員會副主委。高英茂外交部副部長 等優秀客籍人士也都是不錯的選擇。

面對歷史的挑戰,台灣總統站在制高點上,必須摒除一切雜音,為台灣民主做出正確的選擇。





廣告: 快餐店看板獨一無二、天意如此





民進黨是一個福佬黨嗎?  民進黨是一個河洛黨嗎?

[ 社論作者:源興伯 ]


〝是的,民進黨是一個福佬黨〞 很多客家鄉親有著這樣的疑慮。過去多年以來,台灣政權本土化,蔚為民意主流, 然而在本土化的進程中,卻有不少客籍人士質疑〝民進黨的本土化是不是等同於福佬化?〞  〝客家政治人物在民進黨內是不是受到河洛人(福佬人)的排擠?〞

對於這些外界的質疑,有些存屬誤會,有些卻有需要民進黨努力改善的地方。本土化的真諦,就是台灣優先, 堅持民主改革。絕對不是狹義偏窄的福佬化。近年來,客家意識覺醒,客家議題雖已逐漸受到民進黨高層的注意, 然而客家政治人物在民進黨員的比例,遠低於客籍人士於全國人口之百分比,卻是不爭的事實,這也是外界每每詬病的地方。

自從民進黨新政府上任以來,設立客家委員會,客家電視台,哈客網及客家學院。對於復興客家文化及客家話復育工作, 有重大貢獻。民進黨政府也啟用客籍菁英擔任政府公職人員。像是交通部長葉菊蘭,國防部長湯曜明,外交部副部長高英茂, 中央銀行彭淮南等人。 但是在國家正、副元首都是福佬人的情況下,民間希望由客家人出任五院院長級職務的聲音也越來越大聲。

國內近年來多次公職人員選舉,民進黨在桃竹苗地區得票率偏低。桃園縣、新竹縣、苗栗縣長選舉也履履摃龜。 這都反映民進黨的客家政策和客家鄉親脫節,民進黨如何擺脫福佬化的疑慮,在客家地區落地生根,是民進黨當前最重要的課題。 台灣在1996年首次舉行總統直選,剷除外來政權。是台灣政權本土化的重要哩程碑。在本土化取得初步的成功後。 如何將本土化、普遍化?如何將本土化深化?這些後續的問題,不僅牽動台灣政局的穩定,也關係到民主政治、族群融和的議題。

本土化的普遍化,簡言之就是全民化。唯有得到全民的參與、支持。本土化才能夠成功。本土化需要穩定的多數, 這個穩定的多數,短程目標是七十%,長程目標則為九十%。要達到全民化,就要爭取福佬人、客家人、新住民、原住民的共同參與。 那麼本土化要如何全民化呢?答案很簡單,只有六個字〝尊重弱勢族群〞。

客家人長期以來,受到外來政權國民黨「獨尊國語」的政策壓抑,客家話,快速流失。許多下一代客家子弟不會說客家話, 有些客家長輩甚且質疑〝一個不會說客家話的客家人,還算是一個客家人嗎?〞,客家人長期受到國民黨歧視與摧殘。 原本是【台灣本土黨外運動】的催生者,早年遭到蔣氏軍政府鎮壓的中壢事件,許多客家鄉親被外來政權逮捕入獄,蒙受不白之冤。 然而勇敢的客家鄉親用選票唾棄這些文化劊子手,在十多年前第一次選出民進黨籍的桃園縣長、新竹縣長。 在【本土黨外運動】留下璀璨的民主新頁。

那麼為什麼近年來,客家人選票會流向國民黨呢?這就是民進黨沒有尊重弱勢族群,需要捫心自問的地方。 如果民進黨能以同理心作出發點,嘗試著去體會客家人的危機感、失落感,就不難理解。很多客家人聽不懂閩南語, 在會議場合避免【全程】使用河洛話, 是對客家族群最起碼的尊重。對於占人口總數二十%的客家人,在行政資源的挹注,必須加倍到四十%,讓客家人感到民進黨對他們的關懷。 客家文化長期受到外來政權的壓抑,相對於新住民文化(中原文化)處於相對的劣勢。只有透過加倍的資源挹注, 與政策獎勵才會讓客家族群恢復到平等的立足點,這才符合社會正義公平的原則。

那麼本土化又要如何深化呢?

〝人才,是國家的根本〞,培養人才是本土化深化的最佳實踐,民進黨曾舉辦〝國政研習營〞及〝凱達格蘭學校〞 培訓基礎人才,在行政院也拔擢客家人士擔任要職,藉由公職歷練養成政務官。然而客家政治菁英在民進黨黨員偏低的現象, 存在已久。民進黨必須嚴肅看待。培養客家年輕人進行世代交替,刻不容緩。在桃竹苗高屏地區成立〝客家青年領袖營〞, 針對公共議題、客家事務、舉辦研習,招收客家青年。經由〝客家青年領袖營〞的培訓後,分發至行政部門、立法院擔任政務助理, 讓客家青年人實際參與政務推動。藉由客家人才參贊黨務、政務,達到本土化深化的目的。

我們更期望不久的將來,民進黨會有客家人總統,客家人行政院長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