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亞洲世界的十字路口...台灣



亞洲世界的十字路口∣∣台灣

  台灣的存在與發展,在國際關係上是一個獨特的事例。因此,對於台灣的地位,也不能用傳統的國際法觀點來加以闡述,而必須以實務的運作來加以觀察。如外勞大量湧入,即是一例。據估目前台灣的外勞人數,已經超過二十萬人。其中以泰國、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籍的外勞居多,其次是緬甸和孟加拉。他們在台灣都是從事基層的勞動工作。

  如果以一個外勞扶養五口之家來計算,目前大約有一百萬的亞洲人民,仰賴台灣維持生計。此外,尼加拉瓜也有八千名左右的勞工來台工作,聽說還有來自巴拉圭的青年在台工作。今後台灣與拉丁美洲的交流想必將更加密切。

  台灣目前採取開放外勞的政策,因此正積極修改入境審查、居留期限、身體檢查、加入全民健保等相關規定與措施,希望使引進外勞的制度更加完備。外勞的居留期限原為兩年,但是不久之前已放寬為三年。

  除了來自亞洲及拉丁美洲各國的外勞之外,也有許多美國的律師、會計師以及英語老師等專業人士前來台灣工作。我們對於專業人士來台工作原有許多限制,但應美國商務部的要求,已逐漸放寬。所以有些人以學中文為由申請入境,實際上卻從事英語教學工作之事,時有耳聞。今後要對入境目的詳細規範,加以管理,將會越來越困難。

  而對於脫離社會主義體制,積極引進市場經濟的東歐國家,台灣也透過民間交流的方式,協助其培育人才,並歡迎各國組團來台實地考察經濟發展經驗。對於這些較無市場經濟基礎的國家而言,培養金融人才是件相當困難的事,因此目前來台實習的人也越來越多。

在如此密切頻繁的國際交往中,台灣的存在更加不容忽視。我相信,台灣的國際關係將會在務實的對外交往中,日益增進。因此,國際社會必須要正視台灣的主權及加入聯合國的問題。

  今天,台灣正處於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之間,在許多方面扮演著溝通的橋樑,以及聯繫協調的角色。所以,台灣可以說是位於亞洲世界的十字路口,是通往世界各地的橋樑。

美國對台政策的暗流

  台灣國力的提昇,不僅促使中國大陸重新調整對台政策,也對許多國家的政策造成很大的影響。但是,最近美國的態度轉趨曖昧,使得許多關心台灣前途的海外人士引以為憂。

  前不久,我曾在一九九八年十月號︽文藝春秋︾,與日本杏林大學伊藤潔教授對談,伊藤教授也對柯林頓總統的﹁三不政策﹂聲明,感到非常憂慮。

  柯林頓總統在訪問大陸期間,發表所謂「不支持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不支持台灣獨立、不支持台灣加入聯合國」的「三不政策」,使很多人擔心台灣的存在會受到嚴重威脅。

基本上,我對美國這個國家是具有信心的。美國不僅支持台灣的歷任領導人,也把台灣的存在,視為一項重大的政治問題,這是不爭的事實。

  雖然美國在一九七九年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終止與台灣之間的外交關係。但是美國也制定了「台灣關係法」,提供台灣維持現狀與增進安全之充分保障。「台灣關係法」中明文規定,台海一旦發生事端,美國必須維護台灣安全。

  因此,一九九六年中共進行飛彈演習,威脅台灣安全時,美國便無法坐視不管。

  我曾提到,美國的中國政策,常隨著行政與立法部門之間的互動關係,而產生微妙的變化。美國政府對此亦習以為常。因此,雖然柯林頓發表了所謂「不支持」的看法,並不表示美國政府「反對」台灣所採取的現行政策。更何況柯林頓總統在訪問大陸期間,僅以口頭宣示所謂「三不」,並未將之明文化。

  其實,在柯林頓總統訪問大陸之前,美國亞太事務副助理國務卿謝淑麗便已向我國駐美代表進行說明。而在柯林頓發表聲明之後,美國政府也派遣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卜睿哲前來台灣,對美國的「三不政策」加以說明。充分顯示美國的對華政策並未有所改變。

  同時,在柯林頓總統返美之後,美國國會對其大陸之行大加抨擊,並要求行政部門提出說明。美國的外交手法,如我所料,可以說是成熟的策略運用。

  美國眾議院在柯林頓總統訪問大陸前,以四百一十票對零票通過要求中共放棄武力犯台的決議案。在柯林頓總統結束訪問大陸行程之後,美國參、眾兩院又分別以九十二票對零票和三百九十票對一票,通過重申美國對台灣之支持與承諾。

  在布希總統時代擔任美國駐中國大使的李潔明先生,就曾批評柯林頓的曖昧態度為「兒戲外交」,我則告訴伊藤先生,「不必太過責難柯林頓,重要的是美國並未偏離其外交主軸」。縱然政策時有擺盪,但絕不會偏離主軸,這才是美國外交的真正本質。

與美國的多重關係

  我認為,美國原本期望中國大陸會像台灣一般,朝向自由、民主、安定的方向發展。但是要達到此一目的,還需要相當的時間。因此,在目前的情勢下,美國必須與中國大陸進行全面性的交往(engagement),促其遵守國際秩序。

  姑且不論美國的期望是否能夠實現,美國現階段最需要的是謀求國際局勢的穩定。倘若中國大陸反其道而行,動搖國際秩序,勢將嚴重損害美國利益。因此,美國不得不採行看似矛盾的外交政策。

綜觀美國過去的對中、對台政策,常會有行政部門與國會步調不一致的情況產生。甚至在各部會之間,也時有不同的意見與作法。其實我們只要稍加思考,就不難理解。

  如前所述,美國國會傳統上對於台灣抱持著同情與支持的立場。一般的美國民眾也普遍認同台灣是一個高度自由民主,且具有人權意識的國家。

  而美國政府的各個部會,則基於立場的不同,各有考量。有的部會向來對台灣採取疏遠的態度,台灣也很難與之提昇關係。但另一方面,有的部會在全球戰略的考量下,卻很重視台灣的戰略地位。在他們的眼中,中國大陸絕對不是個可以握手言歡的對象。

  對此,我們也有充分的認識。我們十分了解,台灣與美國的關係,是建立在多層次的基礎之上。因此我們對於相關情報與資訊的蒐集,絲毫不敢鬆懈。

民間層面的緊密連繫

  台灣一向重視與美國政府之間的關係,也很重視民間層面的連繫。自先總統蔣公時代開始,我們就與美國政要建立了密切的私人情誼。在經國先生逝世的第二天,美國的洛克斐勒三世便前來弔問。

此後,我與洛克斐勒先生就成為私交很好的朋友。如眾所週知,洛克斐勒先生曾經負笈東瀛,會講流利的日語,所以我和洛克斐勒先生常以英語夾雜著日語進行交談。

  洛克斐勒先生的企業總部設在西維吉尼亞州,他和台灣企業共同投資,在當地設立小型飛機製造廠。由於西維吉尼亞州並不算繁榮,所以飛機製造廠的設立,創造了九百多個就業機會,對當地的貢獻相當大。

  當然我們也在美國的其他地區,進行塑膠、精密電子等方面的投資,並透過這樣的機會,與美國各地的參、眾議員,交換意見。多年來,與全美各地人士密切的交流連繫,為台灣與美國之間拓展了許多溝通的管道,加強了彼此的了解與合作。

  同時,我們也積極促進與美國的文化交流。目前,台灣在美國擁有許多的姊妹州及姊妹市,大幅擴展了民間的交往機會。我在台北市長任內,曾經受邀前往美國,參加全美市長會議。以外國市長的身分受邀參加該項會議,在當時是史無前例的事情。而會議結束之後,我已經和來自全美各地的市長,建立起良好的關係。

  現今,我們正推動鼓勵美國青年前來台灣留學的計畫。我們利用網際網路介紹台灣,也提供資訊給美國高中生經常收聽的電台。當然,成效如何尚難預估,但是,如果我們不主動提供有關台灣的訊息,讓美國年輕的一代有進一步的了解,則我們與美國之間所建立的傳統友誼,將日漸式微。因此,爭取美國年輕人的認同與支持,是我們目前努力的方向。

  另一方面,我們也積極凝聚全球台灣人組織的力量。目前,「世界台商總會聯合會」已經逐步發揮整合台商的功能。未來,透過網際網路等資訊科技,我們可以將散布全球的台商,更加緊密地結合起來,發揮更加宏大的影響力。

  除了北美之外,台商也散佈在日本、東南亞、中南美洲、及歐洲等地區,如果能妥善運用網際網路,將台商結合起來的話,將會帶來無限的商機。此外,分布世界各地的台資銀行,如果也能以網際網路相結合,必將形成一個很大的金融網。

當前對於美國的期盼

  我國與美國的關係,雖然在民間的實質交往方面非常密切。但在我們看來,美國政府對台灣與美國關係發展的回應與態度,卻仍有許多不足之處。例如,﹁台灣關係法﹂明確規範美國有提供台灣安全保障的義務,而美國也明知台灣若不加強國防戰力,台海地區將無法維持穩定,但是美國卻要等到台灣順利購得法國幻象戰機之後,才肯出售 F16戰機給台灣。

  考量全球的戰略情勢,絕不能忽視台灣的戰略地位。例如美方提出的﹁戰區飛彈防禦系統﹂(TMD)構想,如果沒有美、日、台三方的合作,再加上南韓積極參與的話,此一建置終難成功。

  此外,在加入國際組織的問題方面,我們也希望美方能夠多加支持,因為這與美國的國家利益有很大的關係。

  雖然中共當局為了顧及顏面,希望比台灣早一步加入世界性組織。但我認為,美方應支持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國際貨幣基金會︵IMF)、世界銀行︵World Bank)等非聯合國會員國也能加入的國際機構,並逐步達成讓台灣加入聯合國的最終目的。以台灣目前的國力與地位,若加入各種國際組織,善盡國際義務,相信也符合美國建立國際新秩序的目標。

  然而我也要重申,我對美國的態度與政策,具有相當的信心。只要美國內部不陷入混亂,政策不脫離現實,或是台灣的全球戰略價值不急劇降低,相信美國仍然會繼續支持台灣。

  我較擔心的,反而是日本的過度反應。如果日本的輿論界,看到美國和中共之間的互動關係,就誤以為亞洲局勢將有大變化,不但是一大錯誤,也會對未來台灣與日本的關係帶來負面影響。

  在柯林頓訪問大陸期間,日本媒體明顯反應過度。而在江澤民訪問日本時,也有同樣的現象發生。事實上,國際外交的折衝,是有浮上檯面的表象,也有潛沉底層的暗流,希望大家能夠深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