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與寬容》/(4)堅定認同台灣




堅定認同台灣 追求理想目標

從台灣看國際社會

近年來,因為科技的進步和資訊的流通,各國之間的互動日益密切,全球化蔚為風潮。在這全球化的新潮流中,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能夠自外於國際社會,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想要在新時代中,爭取有利地位,也只有順應全球化的發展方向,才能建立利基,拓展更大的生存發展空間。換句話說,在全球化的新時代裡,各國在國際新社會中的相互依存度愈來愈大,只有掌握國際發展趨勢,因應全球化浪潮的衝擊,才能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國際社會中,取得優勢。

而我國這幾年來在民主政治與經濟建設方面的輝煌成就,備受國際社會矚目,也大幅提升了我國在國際社會中的重要性。未來如何在既有的基礎上,繼續發展,就要看我們能不能在急遽變動的國際局勢中掌握契機,發揮更大的影響力。所以,登輝要以「從台灣看國際社會」為題,來和大家討論。

九一一事件衝擊國際秩序

首先,我想從二○○一年九月十一日發生在美國的恐怖事件開始談起。當天晚上十點左右,台灣的電視媒體開始報導這件新聞。最初我以為只是單純的飛機意外,後來才知道,原來美國已經變成﹁戰場﹂了!

從現代文明史的角度來看,這是一項非常嚴重的事件。我們一向認為美國是絕對安全的國家,但是這個神話已不存在了!自這個事件開始,國際社會面對的不再是普通的恐怖暴力,而是無所不在的「無形敵人」。這種攻擊行動既然已經在美國發生,今後也有可能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再度發生。今後,國際社會的權力結構必定有大幅調整,美國的領導權將分散到各個國家,而美國利用軍事力量來支配世界的時代也將過去了。

這次美國紐約世界貿易雙塔大廈在暴力事件中被摧毀,具有代表性意義。長期以來,由於美國國力強大,能為各國提供安全保障,所以各國都以美國馬首是瞻。

但在這次事件之後,情勢已有轉變。各國開始體認到,把所有資源都集中於美國是危險的;不但是政治上如此,經濟上亦復如此。因此,資本也已經開始分散到世界各國。今後美國雖然仍然居於領導地位,但與過去不一樣的是,不可能再以絕對優勢的力量稱霸世界,所以美國今後應該調整過往的領導態度,而其他國家也應該負擔起更大的責任。

在這次的恐怖暴力事件中,值得注意的是,各國已有了建立國際合作體制的共識。在事件發生之後,英國布萊爾首相立即明確表示:「英國人在那裡死亡,這就是英國的問題」;而日本的小泉首相雖然慢了一步,但也表示:「日本將與美國的軍事行動作全面的合作,以確保相互的安全」。這種彼此合作的共識,必將成為新的國際秩序與必要的國際規則。

在重大的國際事件發生時,能不能馬上做出正確反應,就要看領導者處理問題時,究竟是用左腦或右腦了。九一一事件發生時,有人提出很多理由,就宗教和歷史背景,分析阿拉伯世界與西方世界的對立,我認為那是用左腦思考,是狹隘的不成熟理論;這次事件必須由宏觀的角度來看,而且要用右腦,作有深度的思考才是,布萊爾首相與小泉首相的決定都是屬於這類型的。而美國政府經過一段時間的考慮後,最後決定要與恐怖主義奮戰到底,這是用右腦所下的結論,可以讓人高度肯定。

恐怖攻擊是「新的戰爭」

在暴力攻擊發生的一個月後,十月七日,美國開始攻擊阿富汗。這次的攻擊行動很難定位。阿富汗的塔利班政府,不但不保護人權,而且對人權進行壓制,是個十足的專制政權。塔利班政府庇護恐怖行動的主謀賓拉登,所以,要抓賓拉登就要先攻擊塔利班政權,但並不是將阿富汗這個國家視做敵人,而是要將阿富汗與塔利班政權分開來看。這個界線雖然很模糊,但卻很重要,美國用了一個月時間思考,才決定攻擊阿富汗,原因就在此。

這是一場「新的戰爭」,北大西洋公約的會員國也持這樣的看法。英國在事件發生時,馬上加入攻擊阿富汗的行動,法國及德國沒多久也宣布參加,只有中國大陸的態度非常曖昧。

對中國大陸來說,目前最重要的課題,就是對美國的關係。布希政府組成以來,對中國大陸就刻意保持距離,和以前親中國的柯林頓政府不一樣,所以中國當局不敢輕舉妄動,只在表面支持美國而已。

在中國當局心中,世界新秩序根本無關緊要,他們所想的,只是如何利用這次的恐怖暴力事件來強化內部的統治而已。中國聲明支持反恐怖行動,其實是為了將自己的所做所為合理化,想在理論上得到正當性,但是中國這種一廂情願的想法,沒有人會相信。

現在阿富汗問題已經成為中國非常頭痛的問題了。阿富汗周邊的國家,如烏玆別克、巴基斯坦等是中國大陸的後門,與中國的國防關係非常密切。在這次事件發生後,美國已強化增加在這一地區的軍事影響力,是中國當局非常不樂見的事。

為預防這一地區在未來爆發軍事衝突,最重要的是改變中國大陸一再擴張國防力量的作法。與中共友好的巴基斯坦,是中國大陸武器的主要來源之一。未來,如果能將這一地區的印度、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三國聯合起來,就有可能改變中國大陸的霸權態勢。